《圣经》中文译本的由来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07:02 浏览 N 次《圣经》翻译起自久远,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翻译活动就是对这部宗教经典的翻译。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化埃及王朝的托勒密二世(Ptolemy II)统治小亚细亚,为复兴地方文化,他组织了72名精通希腊文的希伯来学者把上古犹太人的宗教经典《摩西五经》(即旧约《圣经》中《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翻译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七十子圣经”。
景教《尊经》
中文版的圣经则要稍晚于佛经。直到公元八世纪才有把圣经译成中文的文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即当时的罗马帝国;景教即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Nestorian Mission)。该教派始于叙利亚,其始创人聂斯脱利因提倡“基督二位二性说”而于公元431年被基督教会第三次大公会议定为异端。然而,饱受压迫的聂斯脱利派仍然积极传教,公元635年(唐太宗贞观九年)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并为契合中国信众风俗习惯改名“景教”。在唐朝五分之四的时间里,景教曾经风光无限,据三联书店出版的《汉语景教文典说释》记载,极盛时期景教更是“法流十道,国富元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
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落成。碑文讲述了人类的堕落、弥施诃(即弥赛亚)的降生、救主在世的事迹,也介绍了景教入华、盛衰的经过。碑文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中文《尊经》可能包括旧约和新约全书,可惜只流传了一两百年就已经全部失传,同众多教徒寺院一样,消失在公元845年的那场声势浩大的唐武宗“灭佛”运动中(在这场佛教为主要打击对象的运动中,景教被顺带波及,但却从此一蹶不振)。
传教士的译经活动
此后四百年,有关圣经的文字在中国一直销声匿迹。直至十三世纪中叶,来了罗马天主教的传教士,圣经中译才有新的发展。不过最早问世的版本却不是汉语写成,而是若望·孟高维诺神父所译的蒙古文旧约诗篇和新约全书。从利玛窦《祖传天主十诫》开始,汉语圣经揭开面纱,这以后有巴设神父的白话文四福音、保罗书信及希伯来书、还有阳玛诺翻译四福音的《圣经直解》、贺清泰教士的《古新圣经》等。其中巴设神甫的译本为后人马殊曼和马礼逊重译圣经提供了蓝本。
十八世纪末,随著基督教教会的大举来华,圣经的中译本进入百花齐放时代。继《马殊曼译本》后,有马礼逊的《神天圣书》及其修译本《新遗诏书》和《旧遗诏书》、郭实腊修订的《救世主耶稣新遗诏书》、太平天国删改的《旧遗诏圣书》及《新遗诏圣书》。
十九世纪中叶,第一部由不同差会宣教士联手翻译的《委办译本》面世。译员不但把圣经重译,更统一了经文中的名称和名词。这次译经工作是一项突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各代表在神学立场上出现分歧,“神”、“上帝”之间的抉择等,加深了差会对译经的了解,也作为日后译经工程的借镜。
过渡译本--浅文理圣经
自十九世纪初,由于语文的发展,一贯只有读书人、文人所认识的文言文渐渐应不上当时在文字方面的需要,较通俗的浅文理文便应时而起。圣经的翻译也为满足大众的需要,浅文理的译本纷纷出版,例如:《杨格非浅文理译本》、《包约翰、白汉理浅文理译本》、施约瑟的《二指版》等。《二指版》的得名就是译者施约瑟在翻译旧约官话译本后中暑瘫痪,只能用两只手指工作。他独力翻译十多年,出版了一本浅文理译文。
浅文理译本虽受欢迎,但只是一段很短的过渡译本。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当时朝廷和各地官员所用的语言(即官话,今天的国语),适用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地域,要更有效地把福音传给中国人,官话译本圣经就不能或缺了。宣教士也对此十分积极,不遗余力地翻译官话圣经,先后有麦都思和施敦力合作改写《委办译本》的《新约全书》、当代有名的汉学家:包约翰、艾约瑟、施约瑟、白汉理、丁韪良等以《麦都思、施敦力官话译本》为蓝本翻译的《北京官话新约全书》、施约瑟依照《北京官话新约全书》体裁翻译的《旧约译本》、英国圣公会将《北京官话新约全书》和施约瑟的《旧约译本》合印的《新旧约全书》、杨格非将其浅文理新约以白话文重写的《杨格非官话译本》、萧静山的《新经全集》等,还有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官话和合本》(后称《国语和合本》,现简称《和合本》)。
官话和合本
《官话和合本》可说是中译圣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圣经翻译掀开新的一页。在当时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圣经译本中,教会和信徒实在需要一本“整齐划一”的标准圣经。其实“圣经需要统一”的呼声很早已经出现,可惜在神学观点上的分歧不是那么容易“划一”的,翻译《委办译本》的经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90年,上海举行了宣教士大会,由各个差会派代表出席。大会通过进行翻译和合本的工作,为文言文、浅文理和官话译本划定统一标准;并成立三个委员会负责翻译这三种版本。
《浅文理和合新约圣经》最早完成。深文理版本则历尽波折,整整耗时十六年,经过多次争吵和停顿,《深文理和合新约圣经》才终于在1906年出版。后来,浅文理与深文理两翻译小组合并,之后再十二年,《文理译本全书》出版。至于《官话和合本》翻译小组由于推举译员人选产生争议,《新约》居然十六年才完成,再工作十三年,旧约才完成,并正式易名为《国语和合本》。
《和合本》圣经的译者以“忠于原文”为目标,就是要“以信为主”(即坚持文字上的准确),但由于后来译经原则发生了改变,“忠于原文”就成了“以达为主”(即重视意义上的准确)。在旧约翻译的十三年中,新约经过了多次修订,使其译文更清楚、优美。《和合本》为教会提供了一部文字比以前更准确、更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本,因此也成了最受教会和信徒欢迎的圣经译本,并逐渐成为经典权威,也为教会和信徒的语言系统增添了不少独特的基督教词汇。
但历史的发展从未停顿,由於考古学的贡献,许多较接近使徒时代的原文圣经抄本相继被发现,圣经学者对圣经原文和古时历史背景的认识越来越多,以此作为依据,修订现有译本或重新翻译更准确的圣经译本无疑更有助于阐明真理。此外由于语言会随时代而演变,中文现代化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很多字词同当时的表达含义已经大相径庭,经文很可能受到后来读者的误解。因此,为了更好地传达神的教诲,中文圣经必须有符合时代用语的、表达规范的新译本出版。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 06-05· 同安洪氏古山衍派
- 06-04· 晶牛牛年业绩凸起 虎年势
- 06-04· 邢台市重点作家走进晶牛
- 05-30· 超佳玻璃优化软件与保特
- 05-30· 2010-12-11
- 05-30· 2011年”“银通杯”“中国
- 05-29· 德佳机器
- 05-29· 汇德佳水泥销售智能管理
- 05-29· 2011-03-16
- 05-29· 汇德佳水泥销售系统诚招
- 05-29· 打造德佳牧业职业经理人
- 05-29· 2009怡宝社区行 7月11日育德
- 05-29· 育德佳园--倡导“环境育人
- 05-29· 莱阳德佳牧业合作社
- 05-29· 浙江国银通电子商务有限
- 05-29· 【山西经济日报】阳城县
- 05-29· [转载]石家庄银通幼儿园《
- 05-29· 明年元旦香港银通将与银
- 05-29· 珠海跨国并购案获美国政
- 05-29· 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