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姓来历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7 14:45 浏览 N 次一、蓝姓氏源流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蓝氏姓源有三说,一说出于赐姓,一说出于芈姓(mi米,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一说出于赢。
1、出自赐姓。蓝姓的起源,《蓝氏族谱》是这样记载的:神农氏第十代孙榆罔帝在位时,有子降生于后宫,适值有熊国君(轩辕氏)贡秀蓝一株。帝见秀蓝昌盛奇异,心甚喜悦,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曰昌奇,及长分封蓝昌奇为汝南郡火旺公。炎帝时以火为官,相当于后来的爵级。榆罔帝因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姓,万世钦依。从此结束了空桑时期人无定姓的时代。故此昌奇公为蓝氏之始祖,汝南为蓝氏之望郡。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四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豫、扬、徐、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罔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火旺公。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昌奇公系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帝榆罔二十五年壬辰八月十五日辰时,帝都空桑(今曲阜)府,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蓼蓝一株,勃勃然生气异常。当时后宫来报,诞生一子,帝甚喜,遂将此子赐姓为蓝,命名昌奇。昌奇公长大后被封为火旺公,封地在汝南郡(今河南省),此即蓝姓来由。
蓝氏始祖昌奇公为神农炎帝第十代后裔榆罔帝之子。其时居于空桑,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迁居涿鹿(今河北省地区)。遣有熊国君公孙轩辕(神农母弟之裔孙)擒而戮之。榆罔帝在位五十五年后,遂嬗位于公孙轩辕,称为黄帝。相传发生在炎黄二帝之间的阪泉之战,据《蓝氏族谱》记载,应为榆罔和轩辕二帝之争。阪泉之战的炎帝,并不是那位曾“尝百草,辨百药,救济天下苍生”的神农氏,而是神农氏之后的第八代炎帝。据《蓝氏族谱》记载,炎帝神农氏至榆罔帝,十代传八帝,共525年。此后嬗帝位于公孙轩辕,称黄帝。从此开创中华黄帝纪元,可见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相差有五百年之遥。
始祖炎帝神农氏,族谱有记载:“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代伏羲而治天下,没称炎帝,都于陈,迁曲阜”。族谱还记载:“昔帝(神农)父少典之君,娶峤氏女曰安登,生二子,长名石年,即炎帝。乃帝母感神龙而生,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厥产烈山,故号烈山氏。帝初国伊,继国耆,故合称伊耆氏,又号烈山氏。在位一百四十年,崩于长沙之茶乡”。后人有诗赞曰:
德布生民不可量,能成物性泽无疆。
口尝草木知寒热,心悟神书制药方。
扎修耒耜耕郊野,复造犁锄树稻粱。
救疾疗饥功绩懋,至今黎庶沐恩光。
从蓝昌奇开始,历经黄帝有熊氏(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以及夏、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世代相传,谱中均有记载,其中大部分只有蓝氏人名和配偶姓氏以及生殁时间、安葬地址,个别的有担任官职的记载。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2、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百家姓考略》云:系出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蓝尹亹,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3、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蓝姓人才济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误把兰作为蓝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二、迁徙分布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上元。
传至一百零八世蓝明德,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六月初五日午时,原居汝宁府汝阳县(汉名汝南)至唐天授元年(690年)时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时武后(武则天)临朝,改唐为周,任用酷吏、残害忠良,他举家南迁,立基江南省江宁府句容县。后人尊他为蓝氏江南始祖。
蓝明德之妻陈氏,久未怀孕,夫妻求祷于嵩岳神人,夜梦神人馈药一丸,吞后觉异香袭体,遂有孕。至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八月十一日丑时,产下一子,取名蓝采和。产时红光满室、异香不散。蓝采和为人耿介、立志读书,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中进士,授左阙谏议大夫,因直言谏帝过宠外戚,遂与权奸不合,即退隐终南山修炼成仙,夏服絮、冬卧冰,醉则持三尺大拍板行歌云:“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还,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后至濠梁间酒楼酣饮,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手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时年26岁。濠州在今安徽省凤阳定远县。采和公与道人游于市,见岳氏曰:“夫已逍遥妻真困苦。”公曰:“既有子承欢,可无忧矣。”言毕遁。后遗诗于泰(太)行山曰:“不策天朝学炼丹,功成白上早云端。有子传芳真无虑,贻厥孙谋作世官。”
蓝采和之妻岳氏,生殁时间不详,葬于句邑南门外泷沅冲,蓝采和夫妻育有三子,名本仁、本俊、本信。本俊、本信早殇,本仁及后代事迹、迁徙繁衍情况谱中均有记载。
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
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其裔蓝有善迁居会同里蓝家庄,有善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蓝姓入居广东亦在唐末五代间,宋初之广东南海人蓝继宗便为此支裔孙。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配林氏七娘,生三男:常新、常美、常秀。宋淳
- 06-05· 同安洪氏古山衍派
- 06-04· 晶牛牛年业绩凸起 虎年势
- 06-04· 邢台市重点作家走进晶牛
- 05-30· 超佳玻璃优化软件与保特
- 05-30· 2010-12-11
- 05-30· 2011年”“银通杯”“中国
- 05-29· 德佳机器
- 05-29· 汇德佳水泥销售智能管理
- 05-29· 2011-03-16
- 05-29· 汇德佳水泥销售系统诚招
- 05-29· 打造德佳牧业职业经理人
- 05-29· 2009怡宝社区行 7月11日育德
- 05-29· 育德佳园--倡导“环境育人
- 05-29· 莱阳德佳牧业合作社
- 05-29· 浙江国银通电子商务有限
- 05-29· 【山西经济日报】阳城县
- 05-29· [转载]石家庄银通幼儿园《
- 05-29· 明年元旦香港银通将与银
- 05-29· 珠海跨国并购案获美国政
- 05-29· 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