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化工 > 玻璃 > 金晶科技逆市大涨6%新高在望谁把握住了这...

金晶科技逆市大涨6%新高在望谁把握住了这...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9 16:16   浏览 N 次  

  本周大家在微博上的留言,再次让我真切体会了付出于回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顺便感慨一下: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此对于大家对我的认可再次表示感谢,我不是股市孤独的前行者;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源动力。

  我还是强调这么一点:这个股市青睐的是用心和用功的,想不劳而获,只有永远当一个失败者,动不动把一切过错归咎在别人之身,别说这个市场不是谁谁谁开的私家之地,单说这份懒惰,也会杀的你片甲不留,这又是谁之过?弱肉强食的现实,不壮大自己,怨不得强者不仁慈。

  在股市中我无数次强调过这么一观点:卖涨买跌、好股票的调整就是最好的关注机会……不知道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只我关注很久的个股,而这只个股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填补国内空白的超白浮发玻璃生产线。

  当国际金融海啸渐渐远去,许多人仍心有余悸之时,金晶集团已经在“蛰伏期”完成了结构调整,一系列新推出的高端功能玻璃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攻城略地之势。集团总裁助理朱永强说:“我们金晶集团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前三,我们的高端产品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能够生产。”从金融危机中走过来的金晶人不仅没有丝毫疲惫之色,却满是胜利者的自信和笑容,他们究竟有什么秘诀?

  抓住机遇走高端之路

  几年前的金晶,与国内绝大多数同行一样,一直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爬滚打”。那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低附加值、低价格、低效益。普通的浮法玻璃谁都能干,经销商有钱了就去干玻璃。2005年,国内玻璃制造业再次进入了寒冰期。由于产业政策变化,玻璃市场极不稳定,原有一些老的玻璃生产企业难以为继,人才外流后,一些新生的玻璃企业又纷纷冒出来,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朱永强说,“平板玻璃是个不大的行当,全国的玻璃企业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亿的收入。近二十年来房地产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可玻璃价格一直在60至100多元范围之间打转,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低层次的残酷竞争,结果是大家都拼命干,但挣点钱却非常的辛苦。玻璃在房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小,也同时反衬出高端玻璃还是有发展空间。”金晶的决策者认识到,要摆脱低层次竞争,只有调整产品结构,靠科技创新,走高端、高质、高效之路。

  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玻璃价格开始直线下降,金晶的产品出口额也由30%锐减到10%强。就在许多同行心急火燎地在市场上较劲时,金晶却已着眼长远构建未来的渠道网络,抢抓机遇挥写了一连串的大手笔:2008年10月,投资1亿多元的低辐射镀膜中空节能玻璃一期工程开工,该生产线引进世界顶尖技术,关键设备均从国外进口;同年底,投资7000多万元的浮法二线原片生产线改造工程启动,改造后将成为可生产吸热玻璃和阳光膜玻璃的高档功能玻璃生产线;2009年6月,在窑炉寿命尚未到期情况下,提前对原定于2010年实施的浮法一线进行改造升级,将浮法原片生产线改造成专门生产太阳能玻璃的产品线。

  正所谓“危中有机”。金融危机到来后,不仅玻璃价格骤降,钢材、耐火材料等也在下降,金晶正是看到了这一机遇:与其继续生产不赚钱,不如趁机改造升级,练好内功。

  事实证明,金晶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们的技术改造期正是市场低迷期,由于建设材料价格下降,金晶的改造、建设成本大大降低,节省工程投资2千万之多。通过改造,金晶产品由普通平板玻璃转为高端的功能玻璃,产品价格由每重箱(玻璃计量单位)60多元一下提高到90多元;浮法一、二两条生产线的产能均由450吨提高到600吨;由于改造后窑炉的工艺构造、生产线的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等更加先进,且燃料由重油改为天然气,耗能和污染排放大大降低。

  当金晶的生产装备成功升级之时,正值市场开始回暖,金晶调整后的高端产品恰好可以在新兴市场上形成攻城拔寨之势。

  人才结构也要“调整”

  “企业创新有风险,不创新则有危险。”这是金晶集团总裁王刚常说的一句话。金晶的成功“涅 ”,得益于其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又离不开人才结构的“调整”。金晶集团通过“买脑、借脑、育脑”三个途径,培养起一支既有高层次研发专家又有能解难题的技术工程师的骨干人才队伍。

  几年前当金晶下决心进行结构调整时,就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但那时候要招来高端人才并不容易,”朱永强告诉记者,那时招一名硕士研究生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老板要亲自面试。而现在,硕士、博士一批批被吸引,过去是人才选金晶,现在是金晶选人才。

  “我们靠的是富有前景的研发项目和事业平台来吸引人才。”这几年,金晶吸引了30余名国内外高层次研发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生占到80%。金晶还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金晶的研发团队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自主设计工艺装备,开展新产品的研发,为集团的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金晶集团的产品陈列室里,几乎每一件展品都有个“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片超白浮法玻璃;世界首创25毫米超厚超白浮法玻璃;世界首创3.66 12.5米超大玻璃;首家研制成功青藏高原列车自动调压中空玻璃;率先研制出每小时350公里京沪高速列车专用玻璃并拿到首批订单;自主研发出突破了光学指标瓶颈的太阳能专用超白玻璃……2009年,全集团实现重大创新9项、较大创新13项、“五小创新成果”260余项,节创价值上千万元。

  我们对公司的盈利预测:2010~201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6、3830、4515百万元,同比增长39.4%、18.7%、17.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77、571、727百万元,同比增长221.56%、51.43%、27.26%,摊薄前EPS分别为0.639、0.968、1.232元(假定最终发行1.2亿股计算,则2011~2012年的摊薄后EPS分别为0.80、1.02元)。

  参照公司的业务特点及同行业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