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化工 > 玻璃 > 青海碱业60亿债务黑洞续:管委会时代的纯碱资本战

青海碱业60亿债务黑洞续:管委会时代的纯碱资本战

luyued 发布于 2011-01-05 17:06   浏览 N 次  
随着青海碱业9月30日被青海省海西州政府强制接管,青海碱业进入了政府接管下的管委会时代。控股股东浙江玻璃(0739.HK)也由此丧失了对青海碱业的实际运营权(详见本报2010年11月29日B7版《青海碱业祸起60亿元债务黑洞》)。
《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获知,在围绕青海碱业股权、运营权上演争夺大战的同时,一场围绕纯碱供应的资本战争也悄然显现。
“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足量提供给浙江玻璃需要的纯碱。作为投资方和第一大股东,浙江玻璃建设青海碱业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纯碱需求。”绍兴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上市办主任、浙江玻璃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组长程树林认为,提供纯碱是青海碱业的使命。为此,绍兴县以政府工作组名义,专门致函青海省海西州主管副州长马杰,要求予以协调解决。
如今,尽管没有被债权人诉诸司法追债,但围绕着青海碱业的争夺已经演变为一场海西州政府与绍兴县政府之间的“战争”。
浙江玻璃诉苦:断了炊
“我们一直在努力协调,甚至是请求海西州政府能够妥善处理好浙江玻璃(母公司)与青海碱业(子公司)之间错综复杂的隶属关系。”浙江省绍兴县政府多位官员接受记者问询时,坦言,浙江玻璃因为债务缠身,如今生产经营非常艰难。
浙江玻璃是中国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玻璃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纯碱是玻璃生产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为延伸产业链,2003年,浙江玻璃在青海省海西州投资兴建青海碱业,所产纯碱用于自身生产需求。2006年10月青海碱业投产,拥有了自有纯碱供应体系的浙江玻璃开始逐步中断与原纯碱供应商的合作,青海碱业则从此时开始,每月向浙江玻璃供应纯碱约两万吨。2008年,这一数据变为3万吨,浙江玻璃的纯碱开始由青海碱业独家供应。
2010年9月30日,因为债务问题,青海碱业被海西州政府强行接管,以郑长山为首的青海盐湖集团多名管理人员进驻新成立的青海碱业管委会,全面接管青海碱业生产经营,同时,海西州还向管委会派驻了包括来自国税、银行、税务、审计、财政等多个政府部门人员,而原本的原材料供应平衡就此被打破。
2010年10月11日,青海碱业管委会向浙江玻璃发一份书面商告函,宣布:自10月13日起,对浙江玻璃的纯碱采购执行款到发货结算方式。接到函件当天,浙江玻璃回函,表示同意按管委会要求执行先款后货,同时明确仍按原需求量每月向青海碱业采购纯碱最少2.88万吨,价格随行就市。
10月15日,应管委会要求,浙江玻璃与青海碱业签订了10月13日~11月13日为期一个月总量为2.88万吨、出厂价为1200元/吨、运费为355元~390元/吨的纯碱采购合同,货款按先款后货方式执行。
但截至11月13日,这一购销合同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11月13日之前,浙江玻璃就履行合同并支付2000万元(相当于1.29万吨纯碱货款),但青海碱业自10月18日起发货,至11月8日,仅发货9000吨,这直接导致了浙江玻璃生产需求告急。
“为了缓解浙江玻璃生产用纯碱的燃眉之急,11月1日,我们的副县长朱国庆专程率员赴青海碱业管委会协调。”绍兴县政府的程树林向记者介绍称,在该次协调中,浙江玻璃方面一再恳请新成立的管委会充分考虑浙江玻璃与青海碱业之间的隶属关系,全力保障浙江玻璃生产用碱需求。
绍兴县政府一位官员表示,海西政府介入青海碱业之后,浙江玻璃自10月份以来,已数度断炊。“浙江玻璃尽管烂账缠身,但这家拥有5000名员工的企业事关绍兴稳定大局。”该官员透露,绍兴县政府于11月13日专门致函青海省海西州政府及主管此事的副州长马杰,提出三点意见和要求:一、青海碱业每月仍按浙江玻璃需求量,保持2.88万吨供货量,及时均衡发货;二、货款结算尊重管委会要求,执行先款后货。具体在2010年12月31日前,浙江玻璃每支付500万元,青海碱业相应发出价值500万元的纯碱。2011年起,签订年度供货合同,每月货款分三次支付,浙江玻璃支付货款的同时,青海碱业相应发出对价纯碱;三、所有价格随行就市。
现管委会:给钱才给货
“旧账未还,新债又至?你认为我们还会相信他们吗?”青海碱业管委会主任郑长山直言,无论是谁,只要拿钱来,肯定给他发货。
本报记者获悉,截至2010年10月底,浙江玻璃已欠青海碱业货款至少3.3亿元。由于执行的结算价格不同,也有说法称,欠账超过4亿元。
“由于流动资金捉襟见肘,我们要求浙江玻璃还清历史欠账。”青海碱业管委会一位核心层表示,海西州政府也希望管委会能够快速追缴欠款,尤其是对浙江玻璃形成的巨额烂账。
记者在一份资料中看到,青海碱业除了自身银行债务高达31亿元,为浙江玻璃担保或抵押贷款近30亿元之外,另外,还欠息5000万元,欠税6000余万元,拖欠原材料货款1.67亿元。与此同时,企业急需冬季物资储备资金及生产维修资金1.36亿元,堪称举步维艰。
而据记者了解,绍兴县副县长朱国庆11月奔赴青海碱业期间,管委会主任郑长山、常务副主任刁祥瑞、销售主管时春雷就当面提出,要求浙江玻璃对于历史欠款拿出具体的还款方案,并按月履行。
“我们当然希望浙江玻璃一次性还清欠账,但这不现实。”前述管委会核心层人员表示,该次协调中,青海碱业管委会提出,每月至少还款2000万元,并且将把还款情况与纯碱供销进度相互挂钩,以督促浙江玻璃早日还款。
他表示,管委会作为海西州政府派出的特别办事机构,完全遵从于当地政府领导。此外,管委会与海西州政府方面,也知道浙江玻璃在事实上已经被绍兴县政府予以监管,甚至是接管,故而,管委会也一直在妥善处理与绍兴县政府之间的关系。
青海碱业原管理层质疑:低价卖纯碱少赚钱
浙江玻璃因为纯碱供应频频断炊而奔走疾呼的同时,已经被海西州政府排除在管委会之外的一些青海碱业原管理层,也发出了强烈抗议的声音。
浙江玻璃与海西州政府怎么协调,无从得知,也管不了。但就青海碱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看,郑长山来了之后,为了盘活流动性,一度压价销售,尤其是在纯碱行情火爆的眼下,每月少赚1亿元。”超过3名原青海碱业管理层分别向记者表示。
2010年11月份以来,受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包括国内最大的纯碱厂家山东海化(000822.SZ)在内的众多纯碱生产厂商不能满负荷生产,国内纯碱价格持续走高。
11月18日,山东海化重碱出厂价为2600元/吨,轻碱为2550元/吨;连云港碱厂重碱为2550元/吨,轻碱为2500元/吨;唐山碱厂重碱为2450元/吨,轻碱为2400元/吨;湖北双环和河南桐柏等出厂价较低的厂家,重碱价格最低也达到2400元/吨左右。
记者获得的一份青海碱业2010年10月份(轻碱)合同执行情况显示,2010年11月18日,在销售给石家庄天祥达化工公司一份总计1800吨轻碱的销售合同中,执行的出厂价格仅为1130元/吨;2010年10月12日,在向甘肃祥云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一份总计两万吨的销售合同中,出厂价格为1180元。
这份合同执行情况列表还显示:2010年10月份,青海碱业总计执行重碱合同20笔,出厂价格最高的价格为1350元,最低的售价仅1150元。而当月,该公司销售重碱、轻碱合同总量超过50笔。
而在相同周期内,国内重碱价格出厂价格一直处于2000元/吨上方,青海碱业的重碱出厂价最高仅为国内均价的70%,最低价更只有国内均价的55%。
“几乎不敢想象,即便为了盘活企业流动性,加速资金流转,也不应该出现与市场终端价格相差近一倍的巨额价差。”原管理层纷纷质疑现行管委会的销售政策,导致青海碱业每月少赚近亿元。
前述青海碱业管委会核心层人员向记者确认了上述10月份纯碱销售合同汇总情况的真实性,“这主要是考虑到运费等成本因素,青海碱业生产所在地德令哈市距离西宁市700公里,我们的纯碱从西宁再运往全国各地,运输成本是最大的问题。”他解释,降价销售的目的是为了快速吸引新的客户资源,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销售率,无可厚非。
根据前述青海碱业原管理层向记者提供的数据,青海碱业每天生产纯碱3300吨,每月产量超过10万吨,以目前国内纯碱价格约2500元每吨计算,青海碱业纯碱价格出厂价至少每吨便宜1000元,计算下来,每个月少赚1亿元。“这个算法绝对真实,只少不多,因为青海碱业最近还对机器完成了检修,日产纯碱超过3500吨。”该原管理层人士说。
记者观察亟待遵从司法体制
一纸红头文件,民营企业青海碱业的实际运营权就过渡到了地方政府手中,随之而来各种错综复杂的资本争端浮出水面,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红头文件的权利超越了法律。
多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律师认为,海西州政府作为一级地方政府,放弃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转而诉诸强制性接管的路径,似有不妥。
2010年9月30日,海西州政府在青海碱业组织的武力围厂,进而使得企业运营权、法人资格强行易主(管委会履行法人资格)的事件,显然难以寻到法律依据。
海西州政府的用心不难理解。诚如副州长马杰在当天名为《青海碱业封闭运行接管仪式上的讲话》中所描述,青海碱业主要债权人已经提出重振申请、资产保全申请,青海碱业股东单位浙江新湖集团也要求制止青海碱业各大股东严重侵害小股东、债权人利益行为的紧急报告,进而,“为了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为了防范重大金融风险而导致地方金融环境的恶化”,海西州政府决定对青海碱业封闭运行,并按相关法律程序进行接管。
不过,马杰所指的“有关法律程序”究竟是指什么?
海西州一位地方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青海碱业之所以被强制接管,关键在于它所有的贷款都来自青海省内金融机构。“这些钱要是全部贷自××银行浙江分行,不用想,青海省政府肯定不会介入这件事。”
维系地方金融机构资金安全变成了海西州政府强行入场的唯一理由。
换个角度,浙江玻璃挥师青海大兴土木的真实动机同样需要深究。种种迹象显示,青海碱业之于浙江玻璃,一度沦为提款机。而就应投股金总额看,青海碱业建厂迄今的项目建设总投入不过31亿元,青海碱业自身就已经发生银行债务逾30亿元,同期还为浙江玻璃担保抵押贷款总额高达30亿元。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司法介入,给出答案。
显然,如今围绕青海碱业的争端,还需遵从司法体系,遵照法律办事。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广告赞助商